近期,房产中介领域可谓热闹非凡。
先是,阿里巴巴旗下“闲鱼网”因涉嫌存在发布转租保障房等违规租赁信息、允许未取得备案经纪机构和未取得从业人员信息卡的经纪人员发布房源信息等问题遭到北京市住建委通报批评,要求其立即整改。
紧接着,4月10日上市在即的安居客董事会主席姚劲波曝光贝壳找房涉嫌侵犯“反垄断法”,强烈呼吁国家罚款贝壳40亿元。建议将罚款打入国家公积金账户,以减轻老百姓买房负担,两起热门事件,再次将房产租售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房产租售在我国起步并不算早。
上世纪80年代才初露端倪,当时上海各直辖市区房地局设立有住房交换所办理业务,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大型换房会,由居民自发形成了房屋自由调换市场,应运而生了大批活动于自由市场,专门从事收购和出售调房信息的掮客,当时一条调房信息最高可以炒到几块钱,他们也就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中介”。
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推行房地产市场化,品牌化的连锁中介陆续诞生,买房、租房到中介门店登记、问询,这种形式开始逐渐被大众接受。
到了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逐步进入到存量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房产租售领域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开始向数字化模式转型,人们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大量房源信息,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
于年8月上市的贝壳找房,市值最高突破亿元美元,超过碧桂园、恒大、万科等龙头地产开发商市值,有数据显示,在年中介整体市场的平均市场规模将达亿元。房产租售行业高速发展之下,问题与机遇也一并展露出来。该如何选择靠谱的中介,什么样的中介相对比较靠谱,就成了当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巨大的想象空间之下,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房地产各方参与者都在对房屋中介领域虎视眈眈,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而作为在社区深耕多年的物业企业能否乘此东风,利用自身“近、亲、信”的天然优势,通过平时对业主和房源的了解,以及多年服务积累的口碑与信任,更好的帮助消费者解决“房”这一重要的难题,成为物企能否在巨头林立的房屋租售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
房产租售市场,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的融合
当今的房产租售市场上,传统中介与互联网模式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房产租售门店开始建立线上房源app,互联网租售平台也在布局在线门店,因此,市面上的房产中介主要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线上模式类别
线下门店是比较常见的房产租售类型,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见链家、德佑等线下中介门店,其主要分为直营、加盟、独立经纪人运营三种。
三种模式中加盟模式扩张速度最快,更容易复制,但也面临门店控制力较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端。有业内人士表示,加盟店不仅要交加盟授权费,每个月还要交管理费,而最终做成什么样总店是不管的,因此门店品质参差不齐。
反观直营模式虽然扩张速度一般,但对整体门店控制力高,服务品质也相对较好。链家、中原地产等传统线下模式尽管看起来非常笨重,开店成本很高,但实际上这些点能很好的抓住周边的房源。对于非标品的二手房领域,抓住房源某种程度上就抓住了全部。
当前市面上许多物业选择的房屋租售中心也是属于直营模式,像万科、龙湖、碧桂园、恒大都有开设房屋租售中心。由于其本身就拥有完善的物业体系,对自己旗下的物业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在原有基础之上搭建一个物业租售平台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成本。
这样的行为可谓是一箭双雕,既通过物业租售又留住了自家生态体系内的客户,实现了产业链闭环,又在拿地、卖房举步维艰的大形势下,成功拓展了副业,新增了收入来源。
线下模式类别
线上模式主要有O2O、媒体平台、S2B2C模式三种,O2O模式刚刚起步时,有互联网中介人士说,“我一直不看好传统商业模式。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线,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好的队伍管理机制,房源信息你有的我也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几年过去,大部分O2O房产中介都宣布倒闭,先后受到5轮融资,最高估价10亿美元的爱屋吉屋也于年宣布破产。有业内人士表示,爱屋吉屋创始人缺少对传统产业的尊重,过于迷信互联网对线下产业的颠覆,爱屋吉屋过于注重线上模式,忽略了线下,很容易遭遇“飞单”。即一些经纪人与房东“串联”,私下交易,这也是爱屋吉屋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S2B2C模式则是一种“物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模式,类似于滴滴打车,既面对C端的乘客,又面对B端的司机,而宅猫找房的C端则换成了购房者,B端是物业公司。像市面小区里极为常见的宅猫找房就是这样的模式,针对于物业公司发现很多业主有房屋出租、出售的需求,但因缺乏行业经验、无专业团队难以给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业主又无法获得更好的房产买卖、租赁渠道,只能依靠社区周边的传统二手房门店等问题。
日前被北京住建委批评的闲鱼则属于媒体平台,此种模式尽管具有信息量大、用户浏览更为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真实性差、虚假房源较多的弊端。不过,相信在大力监管之下,未来房产租售领域将更加真实、完善。
国外房产租售:中介vs经纪人
与中国的中介市场相比,美国的市场则更为成熟。美国地产交易以存量房为主,二手房交易占全部房屋交易的90%。全美经纪人协会(NAR)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MLS(MultipleListingService)系统,买方和卖方仅需分别委托一位经纪人,便可接触到所有的卖家和房源,全美95%以上的房屋交易均基于MLS系统进行。
美国房产交易主要模式
经纪人和中介不单单是名字上的差异。
与中国中介门店里面穿黑西装,白衬衣的年轻人不同,美国的地产经纪人平均年龄57岁,从业时间15年,并且92%的经纪人有大学及以上教育。
美国房产经纪人资格证的考取也极为严格,以西雅图地区为例,第一次取得执照,需要先上90个小时的房地产课程,包括合同、法律、金融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执照的经纪人还要定期参加测验考试,接受再教育,以保证房地产经纪人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
据日新网了解,美国85%以上的房产中介机构都采用的是加盟模式,所谓的独立经纪人,也都加盟了一个平台。加盟一个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纳入平台管理,共享资源,不用自己创立品牌,门店一开业就能较快地步入正规、符合国际先进经营模式的轨道,不用再经过自己不断探索,长期花费大量成本去占领市场,就可以很快地与大公司竞争,与他们有同样的机会争取消费者的支持。而且,加盟属于平台性经营,基本不参加门店管理。
“物业+中介”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已经得到验证,其中不乏成功案例。日本东急不动产集团下属的东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