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治疗过程中,尿液的变化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肾病早期观察尿液可以发现肾功能损害的“蛛丝马迹”,不少肾病患者是在发现尿液异常或体检中尿常规出现问题后,进一步发现肾病。
尿液出现这些信号意味着肾功能受损,及时发现治疗是避免肾衰竭的关键:
尿液出现大量泡沫
肾脏是管理尿液的重要“开关”,体内杂质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球重吸收后最终形成尿液排出。正常情况下尿液97%是水分,只有微量的蛋白等杂志,但肾功能受损后,肾小球、肾小管受损,多余蛋白等杂质漏出,导致尿泡沫产生。
尿量变多或变少
每人每天正常尿量是-ml之间,太多或太少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超过ml是多尿,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说明肾小管出现了问题;低于ml为少尿,意味着肾脏基本停止“工作”了,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诱发尿毒症。
以上这2种尿液变化是最为直观的,反应着肾功能至少出现轻微损害,医院确诊治疗。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尿泡沫、尿量变化的情况,尿泡沫通常是蛋白尿的表现,大量蛋白尿会导致肾脏基底膜孔隙越来越大肾功能越来越差,而肾功能越差又会进一步导致尿量减少,毒素蓄积越多,各项指标升高也会加速尿毒症。
要改善尿液的情况,关键是控制好一些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比如蛋白尿、高血压、感染情况、药物应用等。那尿液控制到什么情况,病情预后一般不会太差?符合这3种情况,恭喜你,肾病不会太“为难”你:
蛋白尿长期保持在1g以下
蛋白尿是肾功能损害的直接“产物”,也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关键指标。长期保持较低的蛋白尿水平是病情稳定的基础。多数肾病蛋白尿保持在1g以下,肾功能不会太差。降蛋白除了按时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其他药物,还要坚持管理好饮食,低盐和优质低蛋白饮食尤为关键。
尿量长期维持在毫升以上
尿量维持在毫升以上说明肾功能也很稳定。尿液产生最重要的作用是排毒,所以必须要维持尿量正常。通常尿毒症阶段患者肾功能受损达到90%,尿量减少明显甚至出现少尿无尿的情况。并不是所以人肾功能受损尿量都会减少,要维持尿量重点是保护好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肾脏组织,保证它们发挥作用。
尿液颜色及所含杂质的变化
肾病早期易出现血尿的情况,主要是肾脏内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出现破裂漏出到尿液中,及时抑制肾脏炎症反应,控制红细胞的破裂漏出来治疗血尿发生。除此之外肾功能受损后,毒素排出较少尿液往往会比较清亮、无杂质,通过及时抑制炎症,修复部分肾功能后,尿液一段时间会出现浑浊的情况,反倒说明肾功能有所好转,将淤积体内的毒素排出来了。
如果大家还有更多肾病问题要咨询,点“阅读原文”,随时为你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