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脑血管畸形你见过吗

封面摄影:柳迎春老师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意识丧失、四肢抽搐2天”入院。

病史:患者2天前无诱因突发尖叫后意识丧失,双眼向右侧凝视,伴有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抽搐持续约3min后停止,随后意识逐渐恢复,无心慌、大汗及肢体无力。约4小时后又再次发作1次,症状类似,持续约4~5min缓解。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平素反应较常人稍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及药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家族史:否认烟酒史、毒物接触史,育有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

查体:血压/76mmHg,神清语晰,对答切题,高级认知功能正常。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敏。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痛觉对称无减退。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及Romberg征(-)。双侧巴氏征(-)。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甲功、肿瘤标记物及HIV/TP抗体检查未见异常,血沉、抗核抗体谱、ANCA未见异常。

图1.头颅CT平扫:双侧大脑半球异常血管影,右侧异常明显,伴钙化。

图2.头颅MRI增强+MRA:右侧大脑半球大量异常血管影,颞枕叶尤其明显;MRA可见右侧大脑半球异常血管团影。

图3.MRI平扫T2序列:右侧大脑半球各层面均可见大量异常血管流空效应。

诊断:增殖性脑血管病。

讨论:增殖性脑血管病(cerebralproliferativeangiopathy,CPA)是一种不同于经典的动静脉畸形(AVMs)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因不明。占AVMs的3.4%,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动静脉畸形明显不同。CPA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具有一个弥漫的、密集增强的巨大血管网状空间,这一空间混杂着正常的脑组织;2.存在弥漫的增生血管(如硬脑膜供血、进行性的动脉栓塞)、多发小动脉供血和引流静脉。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头痛和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该病由法国学者Ducreux于年首次提出,Lasjaunias在年筛查了例AVMs后,他们发现了49例CPA(占AVMs的3.4%)。其中33例为女性(67%),被诊断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17.5岁(10~65岁),是目前CPA样本量最大的文献报告。MRI上CPA表现为一个弥漫的、密集增强的血管网状空间,并混杂着正常脑实质。在某些患者中,小的、分散的流空信号可覆盖整个半球或多个脑叶,从T1和T2影像即可被识别出来。脑叶受累概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及小脑幕下。多数病例累及两个或多个脑叶,少数表现为单个脑叶损害。双侧半球亦可受累,双侧受损通常出现在小脑幕下和小脑蚓部。DSA血管造影显示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血管呈散布的捣成泥浆样形态,具有动脉期延迟和静脉期提前,类似毛细血管扩张的特征。大部分患者的病灶直径为3~6cm,少数患者病灶直径大于6cm。关于CPA的治疗,目前经验很少,外科或放射外科的治疗会导致正常神经组织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因为正常脑组织在无目标地大量栓塞时也可被栓塞,所以目前还是以缓解头痛及抗癫痫等对症治疗。

希望通过这个病例让大家初步认识这种罕见的脑血管畸形,也希望后期会发现更好的治疗手段。

图4.文献资料中CPA的MRI、MRA及DSA表现(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

[1].DucreuxD,Petit-LacourM,Marsot-DupuchK,etal.MRperfusionimaginginacaseofcerebralproliferativeangiopathy[J].EuropeanRadiology,,12(11):-.

[2].LasjauniasPL,LandrieuP,RodeschG,etal.Cerebralproliferativeangiopathy:clinicalandangiographicdescriptionofanentitydifferentfromcerebralAVMs[J].Stroke;ajournalofcerebralcirculation,,39(3):.

[3].袁正洲,郑洪波,李经伦,etal.增殖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6).

我们有诗和神经病学我们有诗和神经病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zlff/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