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鉴水师”蓝字爱上我
上完厕所记得回头看一眼!
“尿液”出现这4种颜色,你就要当心了
排尿,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过,很多人上完厕所,冲完转身一走,往往不会太在意尿液颜色等问题。但实际上尿液颜色异常是身体患病的征兆。
尿液颜色、泡沫预示哪些疾病?
正常情况下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清澈透明无沉淀。喝水少、出汗多的时候,则像一种啤酒的黄色。如果受药物、食物影响时,会呈现淡黄色及深黄色;饮水量较多时,尿液的颜色又会恢复正常,这几种情况都是正常的,一般都是暂时性的。若一旦其颜色有了很大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体内某种疾病在发生。
1、红色血尿。
可以明显的看出尿液中有血,可能是膀胱炎、前列腺炎出血,也可能是肾病、结石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
2、黄褐色尿。
如果没有食用橙色或红色食物,而出现这种颜色的尿液,可能是肝胆疾病,比如肝炎,未经过肝脏结合的胆红素进入了尿液。
3、黑褐色尿(也称酱油尿)。
酱油色尿液的出现,可能是蚕豆病,运动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以及严重的肝胆疾病。
4、乳白色尿。
一般呈浑浊的尿液。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乳白色尿若同时伴有排尿异常、发热、腰痛时,应怀疑是严重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会使尿液呈现乳白色。另一种可能是尿液中磷酸盐含量高,出现了结晶引起,有发生肾结石、膀胱结石的可能。
尿液里有泡沫则不用过于担心,一般常见情况是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之后,或大鱼大肉、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所致,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休息或调整饮食后就会消失,如果不是以上情况,那就要警惕病理性,医院就诊。
憋尿一次,害心、害肾、害血管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24小时产生的尿量是~毫升,每天排尿4~5次,每次~毫升,而因种种原因,有尿不解,这就是“憋尿”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尿弄醒了,继续睡,一整晚这样不肯去上厕所……但是你不知道:这样一憋,就是硬生生的把2斤含有氮废物、尿素、盐的水憋在膀胱里……想想都难受啊!不作病?怎么可能呢!粗略一数,这憋尿憋出的病,个个都吓人:
引起脑出血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约9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病史。这样的中老年人,受长期血压升高、年龄增长和动脉硬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在硬化了的脑部小动脉壁上会突出来像米粒样大小的瘤样扩张(是一种微动脉瘤,一般感觉不到)。当遭遇心情激动、用力过猛或体内剧烈不适等激发因素时,血压就会急剧升高(憋尿),一旦超过了这种微动脉瘤瘤壁的承受力时,微动脉瘤就会破裂引发脑出血。
因此,虽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但是,由憋尿等多种内外因素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也是不可忽视的脑出血的直接诱因(外因)。
心律失常,引起心血管意外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因此任何轻微刺激,都可能诱发老年心律失常发生。而尿潴留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病的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痛解”,不仅会让心律加快,易突发排尿性晕厥,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有人说,那我晚上不憋尿了,我上床前不喝水总可以?其实,这也是有害的,上床前如果不饮一点水,会更加容易造成体内缺水,使血液变得黏稠,继而引发心肌梗死及脑梗死。
晚上睡前那一杯温水一定要喝下,晚上起来解手注意安全,千万别醒了又憋着不肯去洗手间。
引起肾衰、前列腺问题
憋尿还会造成膀胱内的压力增大,损伤肾脏排泄废物的代谢功能,让水和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肾功能衰竭,造成尿毒症,严重的危及生命,尤其是有前列腺肥大和心血管病的老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男性老人来说,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未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遗尿等疾病。严重时,尿路感染还能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引起肾功能不全。
如何保持尿液健康?
多喝水、勤排尿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量喝水时会产生较多的尿液冲洗尿道,可以减少更多的废物和细菌。睡前一定要喝点温水,半夜起来尿尿之前在床边先坐十秒,再站起来。上完厕所后,一定要再喝点温水,哪怕是润湿下口腔,千万不要怕夜尿而不喝水,因为不喝水可能会夺走你的性命。
有了尿意时要及时排出,不要憋尿,保持泌尿环境卫生。
图文综合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1
冬天这样洗澡=生病+短命!
2
喝水不养生?那是你喝的不对!
3
多喝水有多重要?有时候它比补药还好
4
美国医学专家证实:喝水胜过吃药
5
文盲不可怕,水盲能害人啊
6
多喝水,省的是药费,得的是一生健康!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为了保证您能每天收到新的文章,请按照下图操作方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