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蝼蛄疖爬满头,医生提醒皮

来自株洲的16岁少年小陈这几年过得心力交瘁,他的头顶长满了脓疱,破溃后流脓流血,低烧不退,关节酸痛,本应是多姿多彩的青春年华过得苦不堪言。

近日,小陈来到湖南中医附一皮肤科,皮肤科医生详细问诊后,诊断为“蝼蛄疖”。

“蝼蛄疖”初期为小疖,根部坚硬,外形如蟮(指蚯蚓)之拱头,故又名“蟮拱头”,到了后期,开始多发,头皮下脓腔相连,破溃后像蝼蛄串穴,故名“蝼蛄疖”,西医病名“穿掘性毛囊炎”。

入院后,小陈病情很不稳定,一直发烧,白细胞居高不下,感染非常严重,积极抗感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湖南中医附一组织皮肤科、烧伤创疡整形科等科室会诊,最后,决定在烧伤疮疡整形科进行手术治疗,控制病情。

几年的四处就医,小陈家里早就花光了积蓄,如果选择手术,需要反复多次清创植皮才能完成。高昂的手术费让小陈一家一筹莫展。烧伤科主任周忠志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通过各种途径为小陈募捐、筹款,先后通过轻松筹和“天使妈妈”基金为小陈筹集数十万善款。

随后,周忠志主任带领医疗组经过多次清创、植皮手术,一点一点修复小陈的头皮。最终,头部的所有脓肿都被彻底清除,创面逐渐愈合,术后再予以中药调护,目前,小陈的病情终于控制下来,出院随访了,小陈的蝼蛄疖没有再发。

蝼蛄疖属于头部化脓性穿凿性毛囊炎,是毛囊闭锁三联症中的一种,毛囊闭锁三联症包括了头部化脓性穿凿性毛囊炎、化脓性汗腺炎、聚合性痤疮,这三种疾病有几个共同特点:范围广泛,迁延不愈,愈合会留下瘢痕畸形,还伴有低热、无力、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

?头部化脓性穿凿性毛囊炎

临床表现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可从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

这种疾病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脱落,治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化脓性汗腺炎

好发于腋窝、会阴、肛周等汗腺丰富的区域,初起为一个或多个小的硬性皮下结节,以后有新疹陆续成批出现,排列成条索状,或群集融合成大片斑块。其结节表面可无明显的化脓现象,偶尔其顶端出现一小脓疱,自觉疼痛及压痛,全身症状轻微。

几周或数月后结节深部化脓,向表面破溃,形成广泛的瘘道。如不治疗,可时好时发,呈慢性过程。

?聚合性痤疮

好发于面颊、颈后、胸部和后背,亦可累及肩部、上臂及臀部。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囊肿。以囊肿性皮损为主,特征皮损是多头囊肿,通过深在的窦道相连而形成较大的脓肿,表现为暗红色、破溃后流出浓稠的脓、血混合性分泌物,可形成瘘管,愈合后留有瘢痕疙瘩。病情顽固,常持续多年。

什么原因会引起这样的疾病?周忠志主任表示:毛囊闭锁三联症,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机制,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毛囊闭锁、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激素分泌失调以及外界因素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引发。

周忠志主任介绍:毛囊闭锁三联症多发于青春期,中医辨证多为热毒、湿热,治法以清热利湿、解毒。

具体来说,初期使用清热解毒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中期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后期疮口破溃,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另外,患者还要加强饮食调护,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规律起居,加强锻炼,避免熬夜,不断增强抵抗力。

周忠志主任提醒:皮肤都是比较敏感的,皮肤任何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不要自行涂药,特别是发生疖子,出现脓肿破溃感染现象,千万不要随意挤压触碰,以防感染扩散蔓延,引起周围器官的感染,医院接受正规处理,以免耽误病情。

END

周忠志:烧伤疮疡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首届青年名医。从事烧伤整形工作十余年,处理3万余人次烧伤整形患者,危重患者上千人。擅长大面积烧伤、电击伤和化学烧伤救治,对慢性难愈创面(尤其褥疮、糖尿病足、慢性动静脉性溃疡)和面部、手部严重瘢痕畸形防治,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及穿支皮瓣应用有独到的见解。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

赞赏

长按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jbgs/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