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前给大家伙提个醒,记得 近期总有文章写着写着就会突然不见,为避免失联,大家记得先把备用号 “解封之后,我要连夜搬家!”
这是我联系上静静之后,她在 我相信,此刻在上海,和静静想法一样的朋友不少。
一场疫情,把很多小区的底裤都扒下来了。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差距,突然变得如此赤裸!
有的小区物资充足,有的小区团购天价。
有的小区物业打地铺随叫随到,有的小区除了物业缴费单物业人影都没有;
有的小区业主和谐互相帮助,有的小区业主吵得天翻地覆,核酸防疫落地无比艰难。
虽然,不是人人都在上海,也不是哪里都是上海。
但在疫情和封控远未结束的今天,我们都该好好思考:
疫情下,什么样的小区更安全?这可能是接下来房价走势的新趋势。
最近,我也总结了在这次疫情中,吐槽非常多的4大小区类型,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开一些雷。以下4类小区,不说所有都会出现问题,但这些小区,出问题的概率会更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千万要远离物业差的小区。
这是血泪教训。
因为一旦封控,除了居委,物业就是我们联系外界的唯一途径,靠谱和不靠谱带来的居住体验天差地别。
从大礼包的派送、团购的情况、到社区人员的转运,核酸通知的下达以及小区的管控等,居委和物业的工作不仅多还关系重大,既包括大家的吃饭问题,又要避免社区疫情的扩散与传播。
可以说,疫情是物业的一次大考。
这次上海,火了菜区房,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全城抢菜的上海,街道能够发出物资,小区物业能协助业主分发物资,主动帮业主买到菜,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这是业主最关键的安全感。
上海这次疫情,很多物业人为了服务小区,连续高强度工作20小时以上,帮居民分配物资,上门收垃圾,合理组织核酸时间和消杀, 有位粉丝跟我说,他住的金色花园,封控期内物业组织得当,每家核酸时间能控制在7分钟内,住在小区真的很放心。
不少物业,更是直接打地铺在小区,为了能够随叫随到,比如融创外滩壹号。
而另一边,差的物业就是各种摆烂了!
我朋友,之所以发出想要连夜搬家的感慨,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对物业太过失望。因为物业费比较低,小区物业服务人员年龄都偏大,在管理上让人非常担心。
没办法帮助业主搞来物资就算了,大家自发组织的团购也没法送进来,逼得业主自己穿上防护服上。
垃圾做不到定点定时收,业主通知带着垃圾去核酸,业主挤着电梯带着垃圾,在新闻报道核酸病例还在增加的日子里,每次下楼静静都是神经紧张,安全感极低。
我在微博上,还看到更加离谱的小区,连核酸通知都做不到位,这样的物业管理,作用几乎为0!
疫情,正在拉开放大物业之间的差距!
差的物业,不仅耽误房产增值,在现在的环境下,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无论是刚需盘,还是改善盘,千万不要在物业费上抠,永远相信一分钱一分价钱。
尽量选择大开发商物业;尽量选择物业费超过3元/平的物业;尽量选择物业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小区。
买房细节非常多,物业只是当中非常细小的分支。如果你现在也在苦恼小区应该如何选?地段和小区应该如何抉择?户型应该怎么选等买房问题,可以扫下方 尽量远离老小区;远离老龄化小区。
注意我的用词,不是绝对远离,而是尽量。
这次疫情,确实有老小区的服务非常到位,但是疫情,已经将老小区的缺点充分暴露。
5月7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提到,城中村、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等场所仍是发现阳性感染者较多的地方。
所以,为什么说要小心老小区,疫情风险就是其一。
因为老小区的楼龄都比较大,过去户型设计不够合理,老小区很多都没有足够的公共空间,通风也不够好,下水管道年久失修,这些都增加老小区的交叉感染风险。
年时,香港长康邨康美楼就出现一户感染,楼上楼下都出现感染病例的例子。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小区过老,有下水管道改装不合理,导致的交叉感染。
其二,老小区很多物业费也没有跟上时代,这使得物业服务也难以到位,这也加大了疫情风险。
最后,老小区也常常伴随着居住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龄人口多,年轻人口少。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本就是这次疫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也很少会使用团购等方式买菜,这就使得小区需要重点 综合种种,这都会使得老小区的疫情风险更大,居住体验感不高,可能拼团都找不到足够的人。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避开老小区、老龄化社区。
避开超大社区,避开独栋社区。
这是格外要重视的一点。
超大社区,确实因为占地够大,拥有更大的公共空间,得到了部分朋友的青睐。
但大家还需要理性看待,因为不少超大社区,人口密度也超大,连带着的物业的服务难度也更高。
大家可以想象,物业是服务户业主更轻松,还是服务户业主更轻松。比如疫情期间,我就看到有业主吐槽,小区户业主,光是排核酸就排了3小时。
所以,我还是不建议大家考虑户以上的社区。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要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考虑独栋小区。
独栋小区,虽然物业服务可能会更加到位,但是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并且因为人数过少,可能需要和其他小区一起联合核酸,还是算不上方便。
可以的话,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户之间的社区,这样既有不错的公共区域,又不至于太过拥挤,管理难度过大。
规模之外,建议大家 还有一类小区,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很大,那就是还迁小区、安置小区。
我朋友小王就住在这样的小区里,现在成天瑟瑟发抖。
他所在的动迁小区里,大多数原来村里搬过来的村民,大家彼此都认识,哪怕疫情也拦不住他们串门,每天楼下的凉亭里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阿姨,居委劝阻无果,也报了几次警,但是警察劝阻之后,依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结果就是,小王的小区真的阳了不少,也加入连夜搬家的大队伍!
这类房产,本身增值就比不过商品房,疫情这样的环境下,更是暴露出小区居民素质的问题。
疫情之下,我相信,有这样感受的朋友越来越多。
解封之后,可能就是一波换房潮。
所以,买房时,真要好好思考下,你买的小区,值得托付生命吗?
以上这些小区类型,诚挚建议大家,慢点付款,多点调查。
本文首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