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去年五一,我还纠结去九寨沟还是东澳岛,今年五一,却只能坐在书房,敲着键盘,默默与狗对望。
狗子眼里满是幽怨: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跟隔壁的二哈哥、柯基弟在夕阳下奔跑?它们的世界,真的是简单又纯粹。
上海一老友跟我吐槽,一生崇尚自由,结果被病毒治得服服帖帖,连续在家已经呆了一个多月,精神有些恍惚。
但有一件事他很坚定,换房!
这让我很惊讶,因为这位兄弟去年才换过的房,为何这么快又要换房,换着玩吗?
他说,“差点儿饿死”,别的小区有物资供应,而他这个小区,隔三差五遇到粮食危机,甚至吃了几次发芽的土豆和生了苗的大蒜。
上海这波疫情,大家惊奇地发现,不同的房子“抗灾能力”竟然也不同,这也许会成为一条新的房屋价值评估标准。比如最近就有中介卖房时,就把物资发放次数当作亮点。
今年上半年跟年差不多,基本是近几年人们居家生活时间最多的时间段,大家都在深刻感受着房子的优点和缺陷。
为此,我从朋友圈对个业主做了调查问卷:“你满意现在的住房吗?”
结果大吃一惊,满意率仅有32%……
每一个不满意背后,都藏着无法忍受的事实,今天子木以此做个分享,希望他们的故事在你买房决策时,有所帮助。
1
最烂的房子
采访者:王大硕
其他的我不清楚,但我敢说,我买到了全市最烂的房子。
年,刚结婚的我带着妻子去看房。
那时候正好有政策出台,新房限价,我看的房比附近二手房便宜很多,再加上开发商据说是全国有名的大型开发商,所以当天就签了合同。
没想到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第一次是交房的时候,精装变毛坯。
当初买房的时候,感叹人家这样板房做的太好了,不愧是品牌开发商。
然而交房时,真的是买家秀和卖家秀,有的业主忘了装踢脚线;有的业主,卫生间地板没有坡度,水下不去;有的业主房子里的电路排布都是混乱的……甚至装修所用的材料,都是严重缩水的。
集体几次维权后,开发商给了一点补偿,再加上业主群里出现了内奸,此事不了了之。
但住进来才知道有多难受,最难忍受的就是隔音实在太差了。我怀疑开发商在做墙体的时候,忘了灌水泥……
隔音有多差呢?
我每天都能听到楼上楼下在激烈运动啊,楼上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候搞事情,我跟我媳妇儿只能盯着天花板,苦笑着发呆。
楼下的喜欢在白天运动,对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情有独钟,有时候我老婆也喜欢健身操,但几乎可以不用打开我家的音响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跟楼上楼下交涉。
交涉过,没用的。因为隔音太差了,我们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一起热闹”。
我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换房,这套房住着心里不是滋味,感觉每天像是在“集市”中生活一样。
对于其他买房人,我劝大家一句,买新房时要擦亮眼睛,任何开发商都可能踩坑,最主要是,你买的这套房,它是否存在利润。
一定要去了解它的楼面价是多少,售价又是多少。
开发商如果没有钱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扣补,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买房人。
真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
孟母三迁
采访者:小阿狸
很后悔,当初不应该买这套拆迁房。
前几年全国房价都在上涨,我怕晚了更买不起,于是就跟着上车了。
我当初做过很多功课,认识到拆迁房有很多问题,比如绿化不够,居住环境一般等等。
但我感觉可以忍,因为房子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买房很难十全十美嘛。
然而当我住了一年后,感觉糟糕透了,原因就是这个小区的业主素质好差劲啊。
整个小区一半以上业主,都是来自于旁边的农村,老头老太太很多。我并不是对农村人有偏见,毕竟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
可是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根本不讲理。
我的女儿去楼下玩,被一个小男孩强吻了,我去找他理论,结果他的父母叉着腰说,“小孩不懂事,大人计较这么多干嘛?”
疫情期间,我们囤了一些东西,家里没地方放,就暂时放在了楼道里,结果怎么着?被偷了!
我去问邻居,人家跟我吵了一架,去找物业,物业说他们也不清楚,摄像头有限。
然后就是疫情期间,大家隔三差五排队做核酸。你猜怎么着?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大爷,因为插队问题,当着几十人的面,打了一架。
我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打架。我无法回答,只能默默说,昨天你不是看动物世界了吗?雄性与雄性之间,有领地之争。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人在楼道里抽烟,甚至小便,有人在小区里骑电动车把别人撞了的,业主和业主因为狗的问题骂战,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疫情后,尽快换房,这套房打折也要卖掉。
别的我能忍,但唯独居住环境无法忍。至少我要给我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现在也明白了当初的孟母为何要三迁了。
各位买拆迁房时要慎重啊。
3
住得太累了
采访者:张老师
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换房欲望。
原来一家三口时,两室一厅住着还凑合,赚的钱也不怎么存,该消费消费,对居住环境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然而疫情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疫情那段时间,老婆的父母来探望我们,结果跟我们一起隔离在我家,到现在为止,已经一个多月了。
当两室一厅承载一家五口时,简直就是灾难。
岳父岳母住在次卧,孩子和她妈住在主卧,我睡沙发。
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精神和身体双重疲劳。
不仅睡的不舒服,岳父打呼噜、喜欢半夜上厕所,岳母喜欢早上清晨五点钟去浇花,孩子八点起床吃早点。
这意味着,我每天基本都是“浅睡眠”状态。
主卧和次卧的门也挨得特别近。
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私人空间,岳父的呼噜,老婆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白天老婆刷抖音,还会影响次卧休息的老人。
平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重复不断影响到你的生活,真的很容易影响心情。
最恐怖的是,家里只有一个没有窗户的卫生间。
只要有一个人在里面上大号,这个厕所基本半个小时内都处于瘫痪状态。按照5个人的上厕所频率,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承受着嗅觉炸弹。
由于两个人的加入,这套房子运行系统直接崩溃,生活体验感降为负数。
我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一直在追求更大的房子。
现在我俩每天顶着黑眼圈,祈祷疫情快结束,发誓省吃俭用也要换一套大房子,一定是三室两卫,卫生间一定要有窗户,卧室之间一定要有足够的距离。
想告诉大家的是,买第一套房时,千万不要想着在这里住一辈子,而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