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7万亿,骗了40万人自称还得起10

编辑:正风

来源:正和岛

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一户杨姓人家生下了家庭的第一个男孩。

这一年,正值中苏关系蜜月期,大量的苏联书籍传进了中国,因为看了一本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卓娅和舒拉》,杨父便给大儿子取名为卓舒,希望这孩子长大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7岁那年,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卓舒自己也扣了二十年成分不好的帽子,但好在卓舒很争气,靠着勤勉的自学和从政的理想,在国家恢复高考后,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法律大专班,毕业后便进入了河北日报当记者,官至副处长。

今天来看,卓舒如果能捧好手中的金饭碗,即便没做什么贡献,好歹也是个寒门逆袭的故事,杨父的期望也算是没被辜负,然而这也仅仅是如果……

01.“河北财神爷”顶不住了

5月18日,原河北最大民营企业、号称净资产千亿、拥有7万亿建筑市场的卓达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杨卓舒及儿子杨汗青投案自首,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刑事措施。

伴随二杨投案,以暴利著称的卓达地产神话不再,十几万债权人也随之慌了起来。

“河北省十大优秀民营企业”“百强私营企业”“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3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卓达集团的部分光环。

原河北省政协委员、国家文化产业培训基地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这是杨卓舒的社会头衔。

过去26年,从报社弃文从商的杨卓舒,不仅以“无中生有”的商业智慧旋风般地积聚起亿万资产,跃升河北乃至全国地产大亨,而且凭借超凡的个人魅力和超高投资回报率,从民间融资亿计,自诩可以“用一瓢水的资金激活无穷多的资金,什么项目都能完成”。

在河北石家庄,杨卓舒有本地“财神爷”之称。

他一手掌控的卓达集团是纳税大户,据称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和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内外各地拥有万亿级销售市场,是以房地产为主导,覆盖文化、旅游、高科技、国土整治等各类的大型产业集团,“有全国最强的盈利能力”。

杨卓舒本人更是日理万机,既要忙于投资数千亿在全国各地掀起造城运动,又要带领购买卓达理财产品的十几万客户亲人实现千万富翁之梦,甚至还肩负起以独步天下的高科技材料打开俄罗斯市场、“支援俄罗斯搞国民建设”、“扩大两国战略联盟基础”的外交重任。

德达天下、产业报国,在这伟光正的卓达理念指导下,杨卓舒成为一名行则前呼后拥、言则亿万富翁的民间造富偶像。

“杨卓舒非常累,每天工作时间长得惊人……共有10个保镖,这10个人既要负责杨的安全,又要负责杨的生活起居。”

劳累如斯,但这位“河北财神爷”还是顶不住了。

02.“无中生有”,一条广告让他赚了万

从日报副处长到号称千亿资产的企业董事长,杨老板“奇迹”般的发家史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年之前,房地产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10个人里有8个都是想通过炒房子赚一笔。于是,40岁的老杨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辞职,下海干房地产。

虽然干到了处长,不过从卖报纸到卖房子,差距实在是有点儿大。

但这难不倒杨卓舒。

他先是用一部朋友的二手车抵押给农民,抵押给农民,换来30亩地,跟他们说成了就把地钱给他们,干不起来就把轿车给他们当今年种庄稼的钱。

土地问题解决了,但没钱拿什么建房子呢?

他又四处借了几万元去砖窑厂交了定金,让他们往30亩地上拉砖头,然后在路边搭个广告牌,打造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不过,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身无分文,没有钱继续宣传了,怎么办?只好继续去赊账。于是他找到《石家庄日报》要了一整个版面打广告,承诺第二天就能还清钱。

可以说也是这个广告救了杨卓舒,隔天就有万元入账,买房的人在售楼处排起了长队。一个月内,募集到启动资金万元。这是卓达融资模式的起点,也贯穿了卓达生死。

同样是房产开发商,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是万,冯仑是万,王健林是0万。如果杨卓舒没有吹牛的话,这几个大佬加起来,都不到他的一半。

那么问题也来了,什么样的广告能有如此威力?因为广告的内容是:卓达别墅盛大开盘,每平米仅售元。

要知道这一年的石家庄房价大概是两千一平米。消息一出,所有的房产商和顾客大吃一惊,别墅比商品房还便宜!凭借这一销售策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包围了卓达房地产公司。

对于自己毫不费力拿下第一桶金,杨卓舒自有一套“无中生有”理论,这套理论也成了他的印钞机:

过去,东北农村打井时,用铁管子打到地下,放一宿,倒一瓢水下去,再使劲抽,水就会不断地涌出来。

他认为,先让人尝到一点甜头,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大便宜。

可实际上,所谓的别墅是什么呢?直到交房,人们才发现:卓达别墅并不是真正的独栋别墅,而是普通的六层居民楼,只不过小区名字叫“卓达别墅”。

事后,杨卓舒却颇为得意:我们买时一亩地仅用了5万元。那些人现在懊悔得要死,就算他们出价万元一亩我也不会卖。

只要有鱼,不管大小,马上撒网;只要有利,不管厚薄,立即投资。就这样等到了1年的时候,杨卓舒以21亿元身家,俨然成为了河北首富。

03.本金换房,上演百亿圈钱黑幕

后来短短几年,卓达集团从一无所有到很快在石家庄站稳脚跟,把步子迈向河北、海南、内蒙古、北京。

2年,他进军当时仅有15万人口的三亚,开发房地产,建酒店,创办当地第一所大学--三亚卓达旅游职业学院。

3年,卓达集团宣布将在石家庄城东部再造一个石家庄新市区:将石家庄市区人口从万增长至万,进入一线城市之列。

只不过,这个项目不尽人意。

在大本营石家庄,卓达扩展到9个楼盘,不过在石家庄全市成百上千个楼盘的总数面前,这个数字有些寒酸。

而年,石家庄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石家庄市区人口为.22万。距离卓达集团预估的万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好在,年,卓达集团又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型建材。

所谓的新材料,简单概括一下“以竹代钢,以木代钢”,他们宣称以竹子和木材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处理,可以替代钢材。盖一栋别墅只要15天,内外装修同步完成,建层高楼只要打好基地,剩下完全可以现场组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想来也不过如此吧。这个项目的收益卓达是能吹多大吹多大,年化收益率包括利息以及股权回报基本在20%到30%间,还宣称投入四年后返还本金,作为回报,投资者可获得一套与本金同等价值的住宅。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有人说过,收益率超过6%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要准备好损失全部本金。

但老百姓哪有功夫想风险,在卓达集团总部,挤满了买理财项目的人,那场景比当初排队买卓达花园的人还多,其中有很多老人拿着“棺材本”去投。

不到一年,就吸引来40多万投资者,总投资额至少多亿元。

同时,为了销售理财产品,卓达集团招聘了数千名销售人员,在石家庄和省内其他城市兜售理财产品。高峰时,卓达甚至在石家庄的各大超市都开设销售网点,一眼望去,顾客全是花白头发的老人。

根据卓达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zlff/9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